艾丰:门框和一个冠军——从两场比赛谈中国足球
介绍:
不久前,经济日报原主编、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理事长艾锋向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发来自己写的文章:“四个进球框一个冠军——从两场比赛开始《比赛谈中国足球》可以说是为中国足球的振兴献计献策。1月5日,新的一年刚刚进入,蔡振华同志的秘书给同志打电话艾峰代表蔡振华说,您写的文章蔡主席看了好几遍,觉得非常好,也推荐给其他同志看,您讲的问题我们都感觉到了,您总结得非常好说得很清楚,很有参考价值。你说你不“专业”,但你把问题看得很深。希望以后如果有文章可以发给我们。
以下是艾锋同志给蔡振华同志的信和他写的文章。
蔡振华同志:
你好! 我是艾锋,《经济日报》原总编辑。 我认识你,你不认识我。 我们很高兴您出任中国足协主席,也感到中国足球有转机的希望。 但在足球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可能比乒乓球比赛要困难得多。
近期在香港和广州举行的两场足球比赛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国足输球很可惜,讨论很多,反应也很强烈。 通过电视转播,我看到你参加了两场比赛。 听说足协要在12月中旬开会。 我想发表一篇我写的文字,分享一下我对振兴我国足球产业的看法。 我不是“粉丝”,更不是“专业人士”。 我只是一个热心的中国人,我不想抱怨。 这仅供参考。
爱峰
2015 年 11 月 26 日
四个门框一个冠军——从两场比赛谈中国足球
最近的两场足球比赛给我们上了一课。
其中一场是11月17日,中国国足客场对阵香港队。 中国队被对手“四门框”逼平,世界杯预选赛基本无希望出线。
比赛时间为11月21日,中国恒大俱乐部主场迎战阿联酋阿尔阿赫利。 他们以1-0获胜,再次夺得亚冠联赛冠军。
几天之内,如此大起大落,媒体议论纷纷,称“中国足球在耍花招”,表达了对国足的深深失望最近的中国队足球比赛,表达了对足协的质疑。 中国足协网站也发表文章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与其花时间寻找责任,不如花精力研究问题,找到一些有用的启示。
思考点之一:中国队是在“炫耀”吗?
两场比赛打得时间如此接近,一挫一顺,仿佛中国队在耍花样。 表面上是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因为两场比赛是两支球队:国家队遭遇挫折,恒大队夺冠。
虽然这两支球队都可以归入“中国足球”的总体概念之下,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一种是专业的“代表团队”,一种是商业的“专业团队”。 不仅团队组成原则不同最近的中国队足球比赛,而且机制也不同。 两场比赛的对比并非同一主体的波动,而是体现了中国足球不同方面的不同状况,“代表队”一方的萎缩和“职业队”一方的进步。
挫折和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真正关键的原因只有一个:有没有外援。
中国足球队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足球太粘,缺乏有效的“终结踢”。 对阵香港队的比赛中,国家队包括了亚冠恒大队的六名队员,再加上其他球队的顶级球员。 本来应该很厉害的,但是整场比赛,竟然踢出了四个“球门框”,甚至在控球时间等,尽管各项指标绝对占优,却没能取得进球,可见这支球队的表现。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恒大队是如何克服的呢? 依靠外援。 如果不是外援高拉特在联赛期间打进八球,恐怕就无法进入决赛。 决赛中,如果没有外援埃尔克森的帮助,想要获胜是很难的。 谁敢花重金引进高水平外援,谁就能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已经成为公认的“捷径”。
不过,国家队不能采取引进外援的策略。 中国这么大,不方便有像香港那么多的“归化球员”。 真正代表中国足球水平的是国家队。 这就是中国足球目前的尴尬,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思考点二:这两款游戏有内在联系吗?
从表面上看最近的中国队足球比赛,这两款游戏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但仔细想想,他们之间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为什么恒大在国家队的六名优秀球员,以及各支球队的顶尖球员,都没有达到人们期待的水平呢? 原因很简单。 他们大多缺乏在决定胜负的关键岗位上长期实战锻炼的机会。
目前中超联赛是一个规模较大、投入大、实战机会多的联赛。 为了保证自己的战绩,各支球队都使用外援来踢重要的比赛和重要的位置。 本土球员大多是“星撑月”中的明星。 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本土球员最多只能成为能够按照教练意图协调战术的“副手”。 久而久之,他们的自信心就会萎缩,霸气就会被铲除。 然后还有明星可以说。 。
目前中超联赛的机制并没有促进比赛成绩提升与本土人才培养的统一,甚至抵消。 所以才会同时出现俱乐部夺冠和国足令人失望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走势。 如果这个问题长期不解决,中国足球最多只能实现“虚假繁荣”。
思考点三:足球管理应该关注什么?
足球职业化、足球俱乐部、引进外援等都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中国这个开放国家当然不应该排斥。 然而,当中国引进这些方法时,却遇到了国外没有遇到的问题。 职业队比赛与代表队比赛的关系,本土球员与外援的关系,就是其中之一。
欧洲足球相对成熟。 本土球员和外援水平没有太大差距,外援起不了那么大的决定性作用。 中国的情况并非如此。 本土球员和外援水平相差较大,外援对球队的成绩影响很大。 这就是中国的独特之处。
在中国,引进外援是一把双刃剑。 积极的作用可以提高球队的成绩,本土球员可以更好地向外籍球员学习,适应国际比赛的要求等。足球俱乐部也可以吸收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足球。 负面影响是可能会降低本土球员的重要性,减少实战训练的机会等等。 管理者的责任就是想出一些办法,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尽量减少消极作用。 可以形成引进外援和培养本土球员的良性循环,避免两张皮的风险,也不会再出现“四门框”和“重新续冠”同时出现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赛制上进行一些改进。 比如中超联赛,我们当然不能在国际比赛中限制外援,但是在国内比赛中,我们是否可以对外援的出场进行一些限制呢? 为了培养前锋人才,可以规定,半场比赛允许外籍球员担任前锋,另一半场比赛则必须由本土球员担任前锋。 总之,矛盾一旦抓住,总有解决的办法。
思考点四:如何对待外籍教练?
上港客场惨败后,国足主帅佩兰被火了,成为众人指责的对象。
这不是第一次了。 自米卢以来,我国聘请了多名外籍教练,但总体效果都差不多。 比赛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甚至出现恶化。 有些人犯了大错,成为丑闻,比如卡马乔。
这么多的实践告诉我们,从“迷信”外籍教练开始,到“指责”外籍教练结束,只追求责任而不学习经验,才是问题所在。 足球比赛的输赢责任很难弄清楚。 一味追求责任,只能不断地在“聘用”和“替代”两个词之间循环,而失去了最重要的“研究”二字,无法总结经验,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现场决定比赛的因素有三个:球员的素质和技术、球队的战略战术(包括球员配置)、现场的心理状态。
决定比赛的基本因素是球队建设,这又包括足球人才的选拔和组织、足球技术的提高和成熟、足球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三个方面。
要做好这两个“三”,外籍教练再“高超”,也不能一手撑起天,我们也不能指望他离开现实条件创造奇迹。
足球的国际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根据本国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特殊规律,扬长避短。 外籍教练在国际化方面有优势,但在本土化方面却存在严重劣势。 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不了解中国球员的心态,语言沟通上存在很多障碍。 不一定是“不熟练”,而是“不匹配”。 依靠外籍教练,一主一令,一一来去。 他们不仅付出了很多钱,更重要的是,他们付出了时间和许多其他成本。 他们折磨着中国人民的情感,却始终没有形成中国特色。 足球路径。
三大运动中表现最好的是女排。 带领女排夺得世界冠军的三位教练袁伟民、陈忠和、郎平都是本土教练。 这些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
聘请外籍教练还是本土教练,并没有原则上的对错之分。 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 如果我们有更合适的本土教练,为什么不能给他大胆的尝试,创造条件,给他时间呢? 如果不得不启用外籍教练,我们是否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措施来弥补他的不足? 现在,仅仅依靠“合同式”的方式来约束外籍教练并不是根本解决办法。 如果无法实现合同目标,顶多解约,最大的损失将是中国足球产业。
中央提出加强智库建设,我国足球需要相应的智库。 这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 如果由一位或几位中国教练带头,配备一些有研究能力的人,能够总结多年来外国教练在中国的经验教训,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我们就可以站在同一立场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世纪60年代中国乒乓球运动兴起时,当时还很年轻的许寅生同志写了一篇《如何打乒乓球》的文章。 毛主席非常欣赏,认为这是非常辩证的。 他评价道:“年轻的将军向我们提出了挑战。” 许寅生提出的“扬长避短”理论可以说对我国乒乓球运动的长期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的中国足球需要这样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