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摇篮”铸就“奥运殿堂”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举办柔道、跆拳道比赛的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四名中国运动员登上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 15年后,素有“钢铁摇篮”之称的北京科技大学隆重设立“奥运场馆名人堂”,四位奥运冠军重返梦想舞台,刻下了他们的足迹斗争。
图为2008年8月2日,新疆志愿者在所在的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前合影。新华社
“从建校之初注入的‘运动基因’,到北京奥运会留下的‘金色记忆’,再到新设立的‘奥林匹克名人堂’,北京科技大学始终充满了活力。”成立70多年来充满激情的训练热情,萦绕着昂扬的体育文化。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景红表示,在“体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这所高等院校的前身是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培养了一代代勤奋的学子。 “钢铁少年”和“钢铁少女”。
奥运荣耀新殿堂
伴随着《北京欢迎你》温暖熟悉的旋律,柔道奥运冠军冼冬梅、杨秀丽、佟文和跆拳道奥运冠军吴靖宇走进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 2008年,他们在这里夺得北京奥运会冠军的巅峰时刻,成为奥运赛场上不朽的经典,成为这座赛场上永恒的记忆。
十五年后,北京科技大学在这个充满荣耀与荣耀的场馆举办了“钢铁骨头·了解北京科技大学”体育文化节开幕式暨“奥林匹克名人堂”活动梦。 四位北京奥运会冠军、北京科技大学校友、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姣成为首批“奥运名人堂”成员。
回到夺得奥运冠军的场地,吴靖宇既高兴又感动。 “这次回来,我不仅重温了奥运时刻,也感受到了北科大浓厚的体育氛围。” 吴靖宇表示,北京科技大学将体育与教育融为一体,用体育教育和奥运梦想来培养和激励大学生,让学生勇于在体育运动中探索和挑战2024年北京奥运会足球冠军,感受到运动时的成就感。赢得胜利,并有勇气面对失败。
巩丽姣于2007年进入北京科技大学开始本科学习。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她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每次走进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她都会想起自己的奥运场馆——2008年鸟巢。 她希望“奥运名人堂”能给师弟师妹们带来更多的鼓励,把大家锻造成长为有钢铁之骨为国家做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国际顾拜旦委员会委员侯坤表示,在高校设立“奥林匹克名人堂”可以更好地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价值观。 “奥林匹克运动的宣传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高校的奥运场馆、经典记忆、荣誉殿堂与学生日常体育教学相结合,更有利于宣传奥林匹克理念,提高高校的体育素质。”学生对奥林匹克理想的理解。”
得益于奥运梦想的激励和先进场馆的保障,北科大跆拳道运动蓬勃发展。 “我每天都在奥运场馆训练,脑海中浮现出这里发生的美好时刻。它们每时每刻都激励着我在训练、学习和生活中追随我的榜样2024年北京奥运会足球冠军,追求我的梦想。” 在《奥运名人》活动上的发言以及与奥运冠军的互动2024年北京奥运会足球冠军,让北大跆拳道队队长何晨星对生活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尽力而为,成绩不会差”!
奥运场馆的新世界
作为北京奥运会新建的四个大学场馆之一,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现已成为学校开展体育教学、进行高水平团队训练、举办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 “在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赛事任务后,位于学校中轴线上的体育馆已成为校园重要的地理标志和体育精神旗帜。” 北师科技大学体育教研室主任张孔军说。
“去体育馆拍照、报到已经成为很多新生报到后的必备且重要的仪式。” 学校高级别代表队辅导员王琳茹表示,“奥运场地在科大”也是她作为一名跆拳道运动员选择在这里学习的原因。 。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不久,葛亦瑶就成为北京科技大学的新生。 现为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很多青春的记忆都与这个奥运场馆有关,它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葛亦瑶说道。
2009年4月起,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正式对外开放,并转入赛后运营。 “北京奥运会后,学校经过研究成立了体育场馆运营机构,体育馆不仅为学生和教师服务,还全面向社会开放。”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场馆管理中心负责人鞠阳表示,“下一步,学校将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面向师生和社会的多样化需求,精心组织调研进一步优化各项举措,为全民健身事业和体育强国战略作出贡献。”
目前,北京科技大学共开设21门体育课程,按照不同难度和级别分为50个类别。 为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提供公共必修课程,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多种公共选修课程。 它还充分利用高质量的体育课程。 凭借场地资源,开设传统武术、空竹、垒球等特色体育课程。 每学期有超过80,000人参加体育课程。
对于北京科技大学体育系教师何群来说,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既是他的教学场地,也是他的训练场地。 2021年陕西全运会,何群代表北京队夺得25至39岁组群众乒乓球男单冠军。 赛前半年的准备期间,他白天在场地上课,晚上在场地练习。 “那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光,但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心在激动。”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是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遗产,它建在校园内,并向社会开放,这实际上贯彻了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和与公众密切联系的理念。 ” 侯坤表示,以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为代表的奥运场馆在举办奥运赛事后能够高质量、高水平地服务大学生和普通民众,这也是奥运会的延续。
奥运梦想新篇章
北京奥运会上,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见证了四名中国运动员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的激情时刻; 东京奥运会上,科技大学优秀校友、铅球明星巩立姣为中国队夺得了奥运会田赛项目的首枚金牌; 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科技大学李晓刚教授团队为冬奥会场馆设施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400余名师生参与服务保障工作,成为“双奥城市”一张耀眼的名片……
“北京科技大学与奥运会有着深厚的渊源。” 孙景红说,学校成立之初,体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国家工业基础落后,新成立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将体能训练融入到救国、强国、建设国家之中; 近年来,北科科技推动校园体育传统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深度融合,成功举办体育文化节、“奥林匹克名人堂”、“星计划·共同成长”体育公益活动。 课堂等活动赋予了BUST新时代体育精神新特征。
北京科技大学深厚的体育传统吸引了一批批专业体育人才来校任教。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系教师、男子400米栏全国冠军李志龙表示,北京科技大学体育教师队伍中的“全国冠军”涵盖了柔道、跆拳道、男子中跑、跳远、乒乓球、游泳、篮球等运动项目。 这些项目也成为体育生报考和普通学生选课的热门选择。
目前,学校设有26个学生体育社团,由体育系专业老师指导。 每年组织校级运动会、新生体育比赛、“三好杯”系列体育赛事等70余项校园体育活动。
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明珠是一名长跑爱好者。 除了在课堂上教授专业知识,她还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跑步。 “我会把马拉松运动写入课件中,引导学生注重健康管理,养成运动习惯。”
北理工第一位高水平团队辅导员赵雪虽然不再在学校工作,但这份“运动激情”深深感染了她,并一直伴随着她。 “运动可以让人热泪盈眶,和学生们一起度过的美好回忆也给了我很多人生的启发。”
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运动场上总能看到新生黄周扬的身影。 “2008年,当时我4岁,我无法理解奥运会。” 黄周阳说:“我很幸运能够来到北京科技大学学习,也是我与奥运会的相遇和重逢。”
2021级本科生、校足球队队员秦天所在的球队每周在学校训练两到三次。 “大家齐心协力,并肩作战,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对手,我们都敢于拼搏,这是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时光。”
……
一所具有体育基因的大学,一个充满奥运梦想的场馆,一个充满体育激情的校园,让北科大师生、校友享受荣耀、挥洒汗水、拥抱未来,诠释奥运新内涵,开启奥运新征程。奥运梦想之旅。 新的篇章。